新闻动态 > 小马快跑:培养孩子整理习惯,孩子会更聪明
小马快跑:培养孩子整理习惯,孩子会更聪明
发布人:小马快跑早教育儿
发布时间:2021-08-03 18:32:12

一个好习惯的养成,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。而一个好的习惯,需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着重培养。收拾整理的行为反映了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,这样有利于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,预防拖拉、丢三落四的坏习惯。大多数宝妈让孩子整理的初衷,是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。


其实孩子1岁多的时候就可以自己整理物品了,对于孩子不整理,家长可能会认为就是孩子单纯的懒。其实,他们不愿意整理自己的物品也是有一些原因的。


孩子集中精神的时间很短

就像只有玩一种玩具会让孩子感到厌烦,整理东西在孩子眼中是一件具体的事,完全没有乐趣可言,以至于他们不愿意在玩过玩具之后主动去整理好他们。


孩子是无法同时做好两件事情的

当孩子再玩玩具时,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玩具上,即便将玩具推开后,他们的注意力也是无法马上收回来的,当家长要求孩子“整理”时,却又没明确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时,他们就会一头雾水,从而对“整理”完全不予理会。




孩子心理是和大人不同的

当大人看到满屋子散落的玩具时,会紧锁眉头,想着如何整理,但孩子却是恰恰相反,他们非常享受被玩具包围的感觉,被玩具包围其中,会让他们有十足的安全感,从而不愿意主动收纳整理。


还有一个就是,“能干的父母,容易养出懒宝宝”。原因很简单,有些家长是急性子,求好求快的他们让他们喜欢包办代替孩子做事,既然凡事都有父母帮着做,孩子自然也就不用动手了。

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整理能力,可以在日常生活,多用拟人化的语言和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,并给孩子做出示范如何收纳,这可以让孩子更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。像是家长可以和孩子玩“玩具回家大冒险”的游戏,告诉孩子“当玩具累了,他们就要通过你的帮助,才能回到家”,并告诉孩子这些玩具应该整理收纳到哪里,激发孩子整理收纳的兴趣。




另外,也可以在孩子逃避不想自己收纳物品时,可以用温和的语气对孩子说:“我实在是忙不过来了,我现在非常需要一个神勇的小助手,希望你能过来帮帮我”,通过鼓励的引导,比强迫孩子整理要来得实用且有效果。孩子在整理完自己的物品后,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赞美和肯定,这样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,会更加愿意主动参与日后的整理工作。




孩子整理能力是需要多种能力协调才能完成的。也就是说,孩子在收获一个好习惯的同时,还会带来多种能力的提升。

整理过程中形成良好品质

整理收纳习惯的形成是孩子动作协调发展的过程,也是责任心、耐心、细心、自信心以及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的形成过程。家长让孩子整理玩具时,可以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东西负责,这样有助于孩子建立他们的责任心。其实整理物品也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情,家长在引导孩子整理的同时,也可以培养家长和孩子的协作能力。


动手过程加强逻辑思维能力

整理的本质是分类和比较,孩子在整理的过程中,通过比较玩具、绘本等物品之间的异同,找到共同点并进行分类,这就是归类法。以整理衣服为例子,孩子在整理衣服时,要按照衣服的类别、穿着人进行区分,通过衣服的大小、或者是回忆爸爸妈妈穿过衣服的颜色进行分类,这就锻炼了孩子的数学思维、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。


在整理过程中学会思考

孩子在整理物品时,会思考并决定整理的先后顺序以及整理方法,这一连串的思考,不仅能让孩子学会正确判断并执行,同时还能刺激大脑前叶额叶机能,使其更加活跃,更重要的是,这种思考力将直接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。

孩子所有好的习惯都需要家长耐心的引导,孩子早期的整理意识,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。孩子不愿意主动参与,或是完成的效果不够好,家长也不要感觉到失望。